close


html模版上海市環境教育基地巡禮 帶你走進身邊的環境教育基地
上海市環境教育基地巡禮 帶你走進身邊的環境教育基地

2017-6-7 08:28:39 來源:解放日報 選稿:張侃理

原標題:上海市環境教育基地巡禮——帶你走進身邊的環境教育



2012年以來,上海市環境保護局共向20傢單位授予“上海市環境教育基地”稱號,這其中包括基層社區組織、博物館、環保企業、跨國公司等等。這些環境教育基地充分發揮環保科普教育職能作用,面向社會,開展形式多樣的環保科普活動,普及環境保護知識,培養社會公眾環境保護的意識,深受廣大市民朋友,特別是青少年學生的歡迎。

細數這些基地類型多樣、特色鮮明,它們中有探索崇明生態島的形成與演變的崇明生態科技館,有記載蘇州河怎樣從污染變清澈的夢清園,有回收處理舊手機等電子廢棄物的金橋再生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在第46個世界環境日之際,本報開辟“上海市環境教育基地巡禮”專欄,陸續介紹本市一批功能明顯的環境教育基地。

在梅隴三村,垃圾分類步驟一看就懂

一塊手工香皂的環保創意

——凌雲街道“綠主婦”引導居民創建“綠色、循環、環保”新生活

一塊色澤鮮艷、造型可愛的手工香皂躺在梅隴三村居委會的“酵素坊”工作室裡。

這塊香皂的誕生之路可不平凡,“酵素坊”的志願者將果皮蔬菜等生活垃圾進行回收,“一分紅糖三分果皮十分水”,放置在密閉容器中發酵三個月,加工成酵素,隨後融化皂基、調配精油、添加酵素、入模冷卻,一塊手工香皂才算完工。

回收利用、變廢為寶,“酵素坊”的工作正是徐匯區凌雲綠主婦環境保護指導中心八大公益項目的縮影。作為一傢倡導傢庭綠色環保生活理念,開展傢庭垃圾減量活動和慈善愛心活動的社區公益組織,它的前身是凌雲街道“綠主婦”志願者團隊。2011年4月成立至今,“綠主婦”的環保創意都和社區生活緊密相連。

在環保創意設計組,平時隨手丟棄的牛奶盒、易拉罐被做成瞭天鵝、花瓶等工藝品和手提袋、圍裙、遮陽帽、化妝包等日常用品。“做成這樣一個的天鵝要花4、5天功夫,但材料幾乎是零成本。”七十多歲的志願者朱阿姨一邊解釋,手中“折牛角”卻沒停下來。讓她開心的是,前來參觀學習的市民對她們的作品愛不釋手,“很多人還想要把防水圍裙買回傢”。

廢舊衣服曾讓人頭疼,扔瞭可惜、留著不穿。但在梅隴三村,居民基本做到瞭廢舊衣物零拋棄。2012年,“綠主婦”與公益企業合作廢舊衣物回收,將其中可利用的舊毛衣重新編織,捐贈給貧困地區的希望小學。承擔重任的“愛心編織社”由30多位愛心媽媽和愛心奶奶組成,年紀最大的已經78歲瞭,她們每天都要花上3、4個小時聚到一起,織一件毛衣平均要花上一周時間。幾年下來,她們共向安徽、青海、貴州等5個省區市的10多所希望小學捐贈近萬件毛衣。“如今,我們的倉庫又堆滿瞭,正在聯系新的捐贈點。”徐匯區凌雲綠主婦環境保護指導中心理事長尚艷華說。

為瞭滿足居民們綠色種植的需求,“綠主婦”組建瞭“傢庭一平米小菜園”志願者團隊,園丁全部來自社區的叔叔阿姨。在社區的一片空地上,逐步建立起約350平方米的綠色種植體驗基地,既有番茄、辣椒、茄子等當季蔬菜,也有獼猴桃等水果。基地裡也隨處踐行環保理念,陽光房可以收集雨水用於灌溉,墻頭的風力發電裝置可以用於室內照明。

環保並不是一個口號,更要吸引居民主動參與。為此,梅隴三村居委會還建起瞭綠色循環超市,回收垃圾、制作環保工藝品、愛心編織衣物、種植芽菜等,都能夠以公益指導價進行積分兌換,使零廢棄積分產生經濟價值,以此形成激勵機制。40積分可以兌換一包竹筷子,150積分可以換一塊砧板,400積分可以換一個移動WiFi,而那塊手工香皂則需要100積分。原本每月一次的垃圾回收已經無法滿足居民們的需求,很多人提出能否每天一次回收垃圾。

幾年來,“綠主婦”的環保理念獲得越來越多的社會支持和認同。骨幹團隊規模從最初建立的10人增加到目前的2600多人,“綠主婦”也從徐匯區凌雲街道拓展到全市41個社區及全國4個省市。上萬戶傢庭參與到垃圾分類減量、一平米小菜園等低碳環保活動當中。周邊區的一些愛心媽媽慕名而來加入愛心編織社,熱心市民主動積攢牛奶盒打包郵寄過來,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和不少私人老板出錢出力……

“作為社區,要給居民和社會人士搭建一個環保實踐的平臺。既要宣傳,也要帶動大傢來參與其中,這是至關重要的。”尚艷華說。

金橋再生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形象地展示5個創新推平臺

一張汽車擴大機推薦“環保卡”的科技力量

——金橋再生資源公共服務平臺讓市民輕松參與環保

傢中有瞭廢舊的手機、冰箱、空調等電子產品,您是往垃圾堆裡一扔瞭事?還是低價賣給“馬路回收遊擊隊”?當然,您也可以嘗試第三種選擇:免費申領一張“阿拉環保卡”,開通專門的環保積分賬戶,用廢舊傢電換取積分,變廢為寶。

這一環保行動的發起者是上海金橋再生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作為全國首個“電子廢棄物網上回收和管理平臺”,2008年成立至今,他們利用互聯網和物聯網技術,大大提升瞭電子廢棄物的回收、處置及循環利用效率。

數據為證,截至2017年4月,平臺已經建立2750個回收點,每年組織各類現場回收活動1000場,回收五大傢電242萬件,回收各類小件電子廢棄物243萬件。

在科技的幫助下,回收電子廢棄物變得非常輕松。小件傢電直接貼上條形碼,投入社區、商圈的“阿拉回收箱”;大個兒傢電則可以通過網站、手機APP、智能回收箱等多種方式聯系工作人員上門來取,最快10秒左右就能完成預約。當電子廢棄物被確認回收後,相應的積分通過條形碼識別打入交投者賬戶。在阿拉環保網上,排名最高的網友“hippo”已經有瞭326萬積分,這些積分可用來兌換現金、在線購物和換取精美小禮品等,范圍涵蓋衣、食、住、行、醫療健康、休閑娛樂等各領域。

科技讓市民參與環保的門檻更低、熱情更高瞭,對此,綜合營運部經理徐雯深有感觸。平臺初創之時,參與環保行動的市民非常少,很多人甚至覺得他們“另類”。然而近幾年來,環保意識慢慢在市民心中紮根、發芽,接受度和參與度在不斷提高,不少人還當起瞭宣傳的志願者。如今平臺擁有1350名環保志願者,組織環保宣傳活動6087場,深入社區向市民開展一對一的環保知識宣傳。

上海每年被丟棄的可再生資源達數百萬噸,其中有20多萬噸電子廢棄物垃圾。面對如此龐大的基數,除瞭便捷,垃圾處理的專業度也來不得半點馬虎。如果“馬路回收遊擊隊”拿到這些電子垃圾,很可能為瞭提取其中貴金屬,采取未經分類就填埋或焚燒的處理方式,造成的後果是極其恐怖的。有毒物質滲透到地表水或地下水將影響水資源利用,焚燒釋放出的有毒氣體,會讓空氣中二氧化硫懸浮顆粒物超標,導致呼吸道疾病發病率升高,對人體構成致癌隱患……而平臺通過專業公司進行拆解、分類,盡量將污染降到最低。“有人知道我們會規范地處理電子廢棄物,交投之後連積分也不要瞭。”徐雯說,類似讓人感動的細節數不勝數。

上海金橋經濟技術開發區內有很多世界500強企業,平臺每年還組織5、6場生態沙龍,收集他們的環保“金點子”。譬如,位於上海浦東金橋的可口可樂上海申美飲料食品有限公司,每天通過一條長約600米的管道,向園區內另一傢企業輸送中水。這些水用來洗車沖廁、澆灌綠化景觀、當空調冷卻水補充等。水費也遠低於一類水的價格。對兩傢企業來說都“劃算”。

在6月5日世界環境日之際,金橋再生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在微信上發動市民參與“零廢大賽”,許多白領、學生用廢棄物制作工藝品並展示出來,以此向大傢證明:有些垃圾不是垃圾,而是放錯瞭地方的“寶貝”。

志願者為孩子們講解生物鏈的特點

一個生態池塘的環保理念

———上海兒童博物館為孩子們打造生態課堂

一個池塘、40多種動植物和微生物,形成瞭微型的生態平衡區。“生態池塘”是上海兒童博物館的室外展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兒童們的生態課堂。

走近生態池塘,看似它是一池不流動的“死水”,其實是有生命的“活水”。它遵循大自然的法則,由動物群落和植物群落組成。池塘內部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生產者”“消費者”組成的食物鏈網,使水體具備瞭自循環和自凈化的能力,其中的生物可汽車6聲道擴大機繁衍生息。

DSP擴大機推薦 2015年建成後,生態池塘就頗受孩子們的歡迎。不過他們的第一反應是想要玩水,傢長和兒博館的志願者就得引導他們思考為什麼有著一池水四聲道擴大機推薦?裡面有哪些植物?這跟遊泳池的水、水溝的臟水有什麼不一樣?

吳惟力副館長表示,要結合孩子們的好奇心,進行一系列環保生態教育活動,包括觀察植物形態、繪制自然筆記,以及每個星期養護池塘,制作養護筆記。除此之外,館內還提供觀察池底的小潛望鏡,秋季收割時也會組織孩子們參與。

生態池塘希望傳遞的理念是:隻要人類不去破壞,生態是具有自凈能力的。但這個池塘也曾遭遇瞭生態危機。有人將鱷龜、小龍蝦等生物拿到池塘裡放生,這些“外來物種”很快打破瞭池塘的平衡。“裡面原本種有荷花,都讓小龍蝦鉗斷瞭。”吳惟力說。

但這一意外倒成瞭很好的教育案例。兒博館用這個故事來教育孩子,入侵物種對環保和生態並非無關緊要的,長此以往會對生態造成不可逆的損害。

為瞭向兒童宣傳愛護環境、節能減排的理念,除瞭辟建生態池塘,兒博館還先後建造瞭環保廊、趕碳能源研究所等展區,開發瞭“地球警示器”“趕碳告訴你”等互動展項及“環保動動動,趕碳一起來”等主題活動,向來館參觀的觀眾科普可持續發展觀念。其中,趕碳能源研究所反映瞭當下人們對節能環保生活方式的追求。兒博館還引進瞭“祖拉巡航記——拯救天氣”、“太空中的綠洲”、“魔力珊瑚礁”等球幕電影,讓兒童在觀看的過程中潛移默化接受環保理念熏陶。

今年,兒博館還將開建兩個生態項目:200平方米的生態溫室和150平方米野草地。在生態溫室裡,將有10種植物掛架式陳列,讓孩子們近距離觀察不同種類的植物。在野草地裡,將完全不加幹涉,讓上海本土的植物進行生長,同時建造瞭個“臭水池”,讓野生動植物能夠繁衍生息,孩子們可以在平臺上對它們進行觀測。

“這裡的教育環境非常輕松,不是要灌輸給孩子什麼知識和理念。”吳惟力舉例說,孩子們可以觀察到蜻蜓產的卵、壁虎產的蛋,這些都是自然的足跡,孩子們產生興趣後就會自然而然去研究。

雖說環保教育要從娃娃抓起,但也不能打統仗。兒博館的展覽主要針對3—12歲兒童,但張館長發現,孩子“隔歲如隔山”,同樣的教育形式對不同年齡層的孩子效果迥異。如今,兒博館還借助官方、民間環保達人和NGO的力量,定期開展生態教育的親子活動,一個月2到3次。“現在僧多粥少,想要參與節目的孩子很多,但教育資源有限,等到生態溫室和野草地投用之後,能夠滿足更多人的需求。”

兒博館的展覽呈現瞭人類的探索過程,包括對海洋、太空以及自身的探索,而環境教育的展區在整個展覽當中起到瞭完美收官的作用。它告訴孩子們,盡管人類建立城市和文明,但不是地球上唯一的住民。人類也在發展中付出瞭沉重代價,歸根結底,尊重愛護自然就是四聲道擴大機愛護我們生存的環境。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arrow
arrow

    ycg468k8a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