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孟捷)6月10日,大型河北梆子現代戲《李保國》晉京演出,河北農業大學教授李保國甘做“太行山新愚公”的光輝事跡再次成為眾人關註的焦點。如今,李保國教授雖已去世一年多時間,但記者在對河北農業大學師生的滴雞精價格走訪中,深深感受到他們對李保國精神的追隨與傳承,充滿瞭正能量。
精神力量融入內心永志追隨
11日上午,記者來到李保國任教多年的河北農業大學走訪。盛夏的校園鬱鬱蔥蔥,一條條林蔭路,曾留下他匆匆腳步;一間間教室,曾留下他教學身影。矗立於林學院辦公樓前的棵棵常青柏,猶似李保國精神永駐校園,激勵著師生不斷前行。
林學院辦公樓內,在幾名學生引領下,記者走進瞭李保國的辦公室內,除幾張木質書桌外,便是堆放的各類教學科研資料,墻上一面寫有“農民致富引路人”的鏡匾格外耀眼。
在交談中,記者瞭解到,幾名學生都是李保國的弟子,他們中有的正在攻讀博士、碩士,有的即將畢業離開,但談起李保國的事跡與精神,言語間充滿瞭對老師的崇敬,眼神中流露著繼承老師精神的堅定。
李保國教授的學生劉洋接受采訪。記者 李艮春 攝
李保國教授的學生郭芳接受采訪。記者 李艮春 攝
曾跟隨李保國學習的2013級碩士研究生劉洋,如今正在河北農業大學林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在談到傳承李保國老師的事跡和精神時,他動情的說:“作為李老師的學生,他的精神我一定會傳承下去。李老師去世後,學校組建瞭‘李保國志願服務隊’,我第一時間加入團隊,隨團隊到雞精推薦山區開展扶貧工作,並為當地村制訂瞭適合當地發展的總體規劃。這樣的事,我會一直做下去。”
“傳承李老師的精神,就要做好李老師未完成的事業,因為這是最好的繼承與發揚。崗底村侯傢莊鄉生態大花園項目是老師生前未完成的項目,雖然耗時,但我想認真的把它做好,完成老師的遺願。”河北農業大學林學院2014級碩士研究生李惠,對完成李保國未竟之業充滿信心。
河北農大林學院的碩士研究生郭芳告訴記者,李保國老師生前將知識、技術毫無保留的傳授給農民的無私精神,一直影響著自己和身邊的同學們。他們會將這種精神融入內心,繼續傳承,將所學用於農村、服務農民。
河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顧玉滴雞精哪家好紅接受采訪。記者 李艮春 攝
教誨如春風,師恩似海深,精神力量永志追隨。李保國帶過的第一個碩士研究生顧玉紅,如今已成為河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教授。她說:“雖然李老師已經過世,但他的精神長存。李老師對學生以誠相待,將學生當作自己的兒女,指導學習時是師生,關心生活時是慈父。”
“今後,我們會繼續將李老師為人民服務、幫助別人以及對學生的愛一直傳承下去,用於日常教學、科研工作,服務農村農民,努力將李老師的精神發揚光大。”顧玉紅堅定地說。
志願服雞精禮盒務用行動接力傳承
“看不得老百姓受苦”、“把農民變成我,把我變成農民”、“把論文寫在太行山上”……服務於農村,服務於農民是李保國教授一生的寫照。如今,在李保國精神的引領下,河北農大近千名師生將綠山富農作為志向,一批批李保國式的傳承者不斷湧現,他們走進太行山區,紮根基層,發揚愚公精神,用青春熱血將科技扶貧火種播撒燕趙大地。
據瞭解,為深化志願服務,助力扶貧攻堅,河北農業大學組建瞭由953名師生組成的26支“李保國扶貧志願服務隊”分隊,122支小隊,利用暑期、節假日,深入農村基層,走進田間地頭,積極開展以科技扶貧、政策宣講、環保科普、就業創業、社會調研、關愛留守兒童等為主題的志願服務扶貧活動,並形成實踐活動常態,堅持把扶貧工作做久、做實,做到長年累月,風雨無阻,為貧困地區的老百姓播撒科學和知識的種子
據河北農業大學林學院黨委書記盧振啟介紹,過去的一年,該院師生接過李保國老師的接力棒,廣泛開展志願服務活動。一年以來,該院組成5支“李保國扶貧志願服務隊”分隊,先後深入到李保國生前所在的科研點,廣泛開展社會服務活動。同時,李保國團隊也成功的接過瞭李保國的雞精何時喝接力棒,一年以來,該團隊將李保國一年200餘次奔波於基地間的好作風繼承下來,從產業的規劃到農民的培訓、技術的幫扶,處處受到瞭老百姓的歡迎,團隊出現在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
盧振啟稱,今後的工作中,該院將繼續弘揚李保國精神,接過李保國的接力棒,院裡將立足精準扶貧,繼續廣泛開展志願社會服務活動,並繼續開展學習李保國精神活動,讓全體黨員幹部和廣大師生深入學習,爭做合格黨員。同時,按照立德樹人的標準,將李保國精神融入到日常大學生培養工作中,融入到學生的血液裡,讓李保國精神在學生群體中繼續發揚光大,為廣大學生步入社會,接過李保國老師的接力棒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和理論基礎。
據統計,截至目前,“李保國扶貧志願服務隊”系列實踐區域遍佈河北省11個地市和171個縣(市、區),直接參加師生近兩萬人次。專傢教授、青年教師和大學生下農田,走大山,體民情,解民憂。在系列實踐活動中,共完成農業技術推廣、民生調研等各類問卷25000餘份,發放政策宣講、科技普及等各類材料6000餘份,捐贈圖書2萬餘冊,文體用品8000餘件,衣物3000餘件,舉辦專傢講座50場,科技大集90場,指導農民近萬人,“一對一”幫扶兒童150餘人。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